品种名称 |
云木香 |
学名 |
Aucklandia lappa Decne. |
别名 |
广木香 |
科属 |
菊科风毛菊属 |
品种来源 |
家种 |
特征特性 |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主根粗壮,直径5厘米。茎直立,有棱,上部有稀疏的短柔毛,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基生叶有长翼柄,翼柄圆齿状浅裂,叶片心形或戟状三角形,长24厘米,宽26厘米,顶端急尖,边缘有大锯齿,齿缘有缘毛。下部与中部茎叶有具翼的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大或小锯齿;上部叶渐小,三角形或卵形,无柄或有短翼柄;全部叶上面褐色、深褐色或褐绿色,被稀疏的短糙毛,下面绿色,沿脉有稀疏的短柔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枝端,或3-5个在茎端集成稠密的束生伞房花序。总苞直径3-4厘米,半球形,黑色,初时被蛛丝状毛,后变无毛;总苞片7层,外层长三角形,顶端短针刺状软骨质渐尖,中层披针形或椭圆形,顶端针刺状软骨质渐尖,内层线状长椭圆形,顶端软骨质针刺头短渐尖;全部总苞片直立。小花暗紫色。瘦果浅褐色,三棱状,有黑色色斑,顶端截形,具有锯齿的小冠。冠毛1层,浅褐色,羽毛状。花果期7月。 |
生长习性 |
云木香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一般生长于海拔2700~3300m,年均气温5.6℃、年降雨量800~1000mm的高寒山区。云木香具耐寒、喜肥习性,低海拔、高气温地区生产的云木香产品质量差、产量低,高温多雨季节生长缓慢,春、秋季节生长快。 |
栽培技术 |
1.选地。选择缓坡地、台地种植,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 2.整地、理厢。开沟作畦,畦面宽80cm,呈板瓦形,土壤细碎,土肥混和均匀。 3.盖膜。起垄后盖地膜要及时,选用宽100cm的黑色地膜。 4.播种。在9月播种。采用三角型穴播方法进行。穴距25~30cm,深3~5cm。 5.田间管理 (1)间苗与补苗。3~4片真叶时,结合中耕进行及时间苗和补苗。 (2)中耕除草。要求见草就拔,除草的同时进行松土。秋季将近地面的枯老叶除去。 (3)水肥管理。根据土壤墒情浇水,保证正常生长。雨季,要及时排水。追施采取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第一年在5月下旬每公顷追施225kg尿素于根部;7月中旬每公顷施尿素100kg和复合肥200kg,10月份开沟每公顷施用农家肥、草木灰15t~22.5t,后进行培土,以提高产量;次年5月中旬每公顷再施尿素100kg和复合肥200kg。 (4)打顶去蕾。抽苔孕蕾时应及时对不留种的云木香种植田进行打顶去花蕾。 |
病虫害防治 |
1.病害 (1)早疫病。叶片出现成近圆形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严重时,造成叶片早枯、死亡。发病初期可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 (2)炭疽病。病斑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发病期可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3)根腐病。根部逐渐腐烂、变黑,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中后期用 70%恶霉灵(土菌消)可湿性液剂3000~4000倍液或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病穴。 2.虫害 (1)叶螨。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叶表面呈现密集斑点,卷曲发黄。发病初期用15%扫螨净乳油2500~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等均匀喷雾。 (2)白粉虱。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死亡。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喷洒,可抑制成虫产卵和若虫孵化,天王星2.5%乳油3000倍液可杀成虫、若虫、假蛹。 |
分布状况 |
我省昆明、曲靖、彝良、昭通、大理、兰坪、鹤庆、丽江、维西、中甸、贡山等地有栽培或逸生。陕西 (西安) 、广西、四川和贵州也有栽培。原产克什米尔。 |
主要用途 |
云木香以根入药,药材名为“云木香”。云木香性温,味辛、苦,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要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等症。 |
开发利用前景 |
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统计,全国有313个厂家生产以木香为原料的归脾丸、十香丸、十香止痛丸、六合定中丸、香砂养胃丸、木香舒气丸、正气片等中成药近200种。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云木香主要为药用,年需求量约为450万千克,近年来,云木香的利用途径不断增加,木香根所含的挥发油,经提取的精油广泛用于调配高级香水香精或化妆品,另外云木香也可作食用调料。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木香还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药材品种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
资源来源 |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78(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8. 2.李绍平,王馨.云南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300-310. 3.李林玉,李绍平,董志渊,等. 云木香丰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2(1):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