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狗尾草
作者:杨艳鲜 来源: 日期:2014-06-06 16:34:40.0 字体: [小] [中] [大]
品种名称 |
非洲狗尾草 |
学名 |
Setaria anceps Stapf ex Massey |
别名 |
蓝绿狗尾草、扁平狗尾草 |
科属 |
禾本科(Poaceae),狗尾草属(SetariaBeauv) |
品种来源 |
|
特征特性 |
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颈较宽,分蘖多,茎秆较粗,疏丛型,茎秆基部呈紫红色,茎秆直立,基部扁圆形,茎节14~15个,分蘖多,高1.5~2.5m。叶片狭长,长20~40cm,宽8~15mm,两面无毛,叶鞘光滑,下部扁而脊,上部圆柱状。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顶部小,穗长10~25cm,宽6~15mm,主轴被微柔毛,穗周围刚毛粗糙,金黄色或稍带褐色,小穗椭圆形,长约3mm,顶端尖,通常一簇中仅有一个发育。花色紫红,花药黄色。种子小,千粒重0.88g,每公斤种子130万~190万粒。 |
生长习性 |
喜温热湿润气候。适于年平均温度19~22℃,最低月平均5~12℃,年降雨量890mm以上,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及坡地的地区种植。较耐酸、耐旱,亦稍耐水渍。夏季生长特别旺盛,能在40℃高温下越夏。抗寒性差,在南方无霜区可保持茎叶青绿越冬。如遇一4℃低温或重霜,上部茎叶出现冻害。抗旱性强,在华南地区夏季连续50~60天高温干旱无雨下,依然青绿并保持长势良好。适应在年降水量900mm以上地区生长。对氮肥很敏感,在较肥沃的土壤生长特别旺盛。20~30℃的气温是它生长适宜的温度;7~8月高温干旱期生长减弱,9~11月长势又转旺盛,生育期为110~140天,全年生长期260~310天。 |
栽培技术 |
1.播种育苗:一般用种子繁殖。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2℃~15℃时即可播种。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行距30~35cm,深度1~2cm,每亩播种量0.5kg。播后盖种、压种,苗期注意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后适当追施氮肥,每亩施尿素8~10kg,以促进其再生。
2.分株栽培:分株栽培选用生长2年以上的植株连根挖起,分株种植,行株距40×40cm,植深8~10cm,浇定根水。10天即返青生长。
3.田间管理:每次利用或刈割后适当追施氮肥会明显促进其再生和改进草质,刈割后5~7天追肥最安全。幼苗生长缓慢并较脆弱,而春播草地杂草生长旺盛,所以早期应适时中耕除草1~2次。 |
病虫害防治 |
抗病虫害能力强,云南种植多年,尚未观察到严重病虫害发生。 |
分布状况 |
原产于热带非洲,起源于赞比亚,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栽培牧草。 |
主要用途 |
非洲狗尾草可以单播栽培作为集约化高产割草地。非洲狗尾草人工草地年产鲜草每亩15000.0kg左右,它具有分蘖率高、再生性强等特点,也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植物,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建立人工草场的一种优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适与与大翼豆、柱花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高产优质的放牧型人工草地大翼豆。 |
开发利用前景 |
非洲狗尾草生长迅速,播后70~80天可形成草层,在60~70天就可第一次收割,割后分蘖加快,最适宜的利用时期是在其孕穗之前,植株高度50~60cm即可刈割,刈割留茬高度5cm以上,放牧利用的留茬高度则应是10~15cm之间。非洲狗尾草茎叶柔嫩、青脆,无异味,光滑无毛,青嫩多汁;叶量多,占整株的47.7%,干草率为32.7%。干物质含粗蛋白质4.8~18.4%,粗纤维24.0~34.4%。草质柔软,适口性好,适于放牧、青饲,亦可晒制干草。 |
资源来源 |
1.史亮涛,张明忠,金杰,等.云南热带优质牧草栽培及利用技术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12.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