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全院农科历史文化挖掘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建院以来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机构设置、重大科技成果创新、重大历史贡献、重要科技人物及历史建筑、历史古籍等,认真整理梳理我院农科文明的传承脉络,深入挖掘农科文化的丰厚底蕴,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农科精神,擦亮“云南农科院”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使历史文化与农科文化相辉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铸就“追求卓越、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增强全院发展的文化自信,为我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与文化引领。全院历史文化挖掘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征集等,将陆续刊载全院历史文化挖掘工作访谈录、老照片(老图片)、征文等,以资记录。
科技支撑“云咖”香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承担的“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咖啡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应用,对促进咖啡产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从种子到杯子、从田间到餐桌的咖啡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产业链构建了咖啡资源与育种、耕作与栽培、植物保护、植物营养与施肥、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六大学科体系,已收集保存咖啡品种资源200多份,主持省部等项目50多项。”省农科院热经所咖啡专家黄家雄研究员介绍道。
据了解,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热经所已总结提出一套咖啡标准化生产技术,其中“咖啡机械脱胶技术”被列为农业部“十二五”期间的主推技术,“咖啡酶促脱胶技术”和“咖啡豆机械干燥技术”被列为农业部“十三五”期间的主推技术,并在全省推广应用,科技覆盖率达70%以上。
“省农科院热经所自195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咖啡科学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从事咖啡研究的科研机构。” 黄家雄说,一系列咖啡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应用,推进了云南咖啡产业化发展,提升了云南咖啡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8%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
邓君浪 李复兴
(本文刊登于2018年7月5日《云南日报》科教卫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