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根据《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学科发展需要,扩大开放,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注重科技创新、研究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逐步实现为社会提供实验室科技资源和仪器设备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共享平台功能的发挥,为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最大支撑。为充分发挥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和科技辐射的带动作用,本实验室向社会发布开放课题基金,欢迎国内外符合条件的研究人员踊跃申请。相关事项如下:
一、资助领域
1.农业跨境有害生物基础研究;
2.迁飞性害虫绿色防控基础研究;
3.流行性病害成灾机理研究;
4.入侵性杂草生态调控;
5.作物抗性分子机理研究。
二、资助计划
开放课题基金优先资助:科学问题准确、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合理、且在有限时间、有限经费和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本年度资助开放课题2-3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3万元,实施期限为2年。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条件
申报单位应为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内部研究院所,具有法人资格,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运行管理规范。
(二)课题申请人条件
课题申请人年龄在40岁以下,属申报单位在职在编科研人员。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工作满2年),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在研开放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本年度课题。
(三)申报须知
1.实验室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合作研究或独立研究,申请的研究方向需符合本指南中的研究方向。
2.请申请人仔细填报《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1)。申请人所在单位应签署意见,单位领导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于2021年8月31日(以邮戳为准)前向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报送《申请书》一式3份,同时须提交电子版申请书至:29192714@qq.com。
3.实验室将组织学术委员会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审,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进行资助。
4.课题申请得到批准后,申请者应与重点实验室签订任务书,按任务书计划进行工作,接受实验室的检查和监督。课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开放课题资助的研究成果由重点实验室与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享。在本实验室完成的或开放课题资助的论文和成果,应同时署名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名称及作者所在单位名称。重点实验室中英文标注为: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Transboundary Pests of Yunnan Province)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238号
邮编:650205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13700620291
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2021年8月4日
受 理 编 号 |
|||||||||
|
|||||||||
|
|
|
|
|
|
|
|
|
|
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
||
承担单位: |
||
参加(合作)单位: |
||
项目负责人: |
||
电 话: |
||
起止年限: |
|
|
填表日期: |
|
2021年 月 日
项目概况表
项
目
|
项目名称 |
|
||||||||||||||||||
技术领域 |
( ) 1.农业 2.信息 3.生物.医药 4.矿冶材料 5.先进制造 6.资源 7.生态环境 8.交通能源 9.社会发展 10.其他 |
|||||||||||||||||||
技术来源 |
( ) 1.原始创新 2.集成创新 3.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创新 |
|||||||||||||||||||
第一承担单位 |
名 称 |
|
联系电话 |
|
||||||||||||||||
地 址 |
|
邮政编码 |
|
|||||||||||||||||
性 质 |
( ) 1.企业 2.高等院校 3.科研院所 4.其他 |
|||||||||||||||||||
所有制类型 |
( ) 1.国有 2.非公 3.外资 4.其他 |
|||||||||||||||||||
主管部门 |
|
|||||||||||||||||||
主要合作(参加) 单位 |
序号 |
单 位 名 称 |
地 址 |
在项目中的分工 |
||||||||||||||||
1 |
|
|
|
|||||||||||||||||
2 |
|
|
|
|||||||||||||||||
项目负责人 |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 |
|
联系电话 |
|
||||||||||||
学 历 |
( ) 1.博士 2.硕士 3.大学 4.大专 5.其他 |
|||||||||||||||||||
职 称 |
( ) 1.高级 2.中级 3.初级 4.其他 |
|||||||||||||||||||
项 目 组 |
总人数 |
|
其中:高职 |
|
中职 |
|
初职 |
|
其他 |
|
||||||||||
实施目标和主要内容 (200字内) |
|
|||||||||||||||||||
预期成果形式 |
( ) 1.新技术 2.新工艺 3.新产品(含农业新品种、计算机软件等) 4.新装备 5.专利 6.技术标准 7.论文论著 8.研究(咨询)报告 9.其他 |
|||||||||||||||||||
预期获得专利 |
( ) 1.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 3.外观设计专利 |
|||||||||||||||||||
经费投入 |
总经费 |
万元 |
申请经费 |
万元 |
项目组主要成员(注:不包括项目申请人)
序号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性别 |
职称 |
学位 |
工作单位 |
电话 |
电子邮箱 |
项目分工 |
每年工作时间(月)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总人数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
|
|
|
|
|
|
|
项目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
支 出 科 目 |
金 额 (万元) |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告正文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在研项目情况 |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批准单位 |
负责人 |
起止年限 |
项目经费(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三)申请人简介
(申请人研究工作简历,近5 年来已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论著目录要求详细列出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等;奖励情况也须详细列出全部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等)。
审查意见
申请人的承诺和保证(包括研究时间、完成项目考核指标、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等情况的承诺) 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照《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项目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 |
申请人所在单位意见
课题承担单位法人代表(签章):
课题承担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合作单位意见
课题承担单位法人代表(签章):
课题承担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主任或副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