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院长李学林赴红河州个旧、蒙自、开远等市调研我院水稻科技示范工作。院科研处处长屈云慧、粮作所书记沈锡琼、所长李小林全程陪同调研;个旧市委书记沈焕然、市长王峥,开远市委副书记罗杰分别陪同调研个旧和开远点。
李院长一行查看了个旧市和蒙自市超级杂交稻精确定量栽培百亩样板、开远市优质稻“云恢290”和“云籼650”绿色高效栽培百亩样板,参观了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杨从党研究员对百亩示范实施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技术进行了现场介绍,当地科技人员详细介绍了样板的实施细节,2021年在3个试验样板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李小林所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开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普云峰致欢迎辞,介绍了开远市及农业现状;杨从党研究员汇报了团队的创建和基本情况,亮点工作和下一步计划。主要亮点工作分别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云南省高产区创造了1287kg/亩,个旧市百亩方连续6年超16吨/公顷、蒙自市连续3年产量超16.5吨/公顷,今年继续重演水稻高产;在宁蒗县永宁乡海拔2670米的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高产攻关田,产量连续5年超过600kg/亩;优质米“云恢290”绿色栽培技术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892.9kg。水稻氮肥前控后促施肥技术通过施肥技术的改进,把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到55%以上,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减少50%,增产超过20%,实现了减肥增产。小苗机插栽培技术每亩大田仅用6盘秧,大幅度降低育秧成本和劳动强度。团队近5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主持或承担省部级项目10项,获科技成果3项,其中神农中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32篇(SCI1篇);每年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过300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李院长充分肯定了粮作所水稻科技创新工作,高度赞扬了粮作所以水稻品种“云恢290”和“水稻前控后促施肥技术”支撑水稻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李院长强调,粮作所要认真总结经验,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撑我省水稻产业发展。一是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局,清晰定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服务好水稻产业和相关企业。二是要培育一批地标,形成一批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助力推进绿色“三张牌”打造,助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三是要融入国家、省市大战略,争创新业绩。李小林所长指出:优质稻“云恢290”和“水稻前控后促施肥技术”在红河州的大面积应用,是粮作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李院长带队调研水稻科技示范工作是对粮作科技事业的关心,对粮作所干部职工的关爱,更是对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视;粮作所将按照李院长就粮作所如何用科技支撑产业指明的方向和思路以及“十四五粮作科技事业发展规划”,狠抓落实,埋头苦干,用实际行动、过硬成果回报领导的信任、上级的期待和百姓的期盼。(编辑:王丽娟;审核:李小林)
查看个旧试验基地
在蒙自试验基地听取汇报
查看优质稻“云籼650”
召开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