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进科技兴边富民,进一步动员科技力量聚焦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落实行动方案,5月18日至22日,云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首批科技特派员受加工所所长、昭通市“凤凰计划”引进专家李宏委派,赴昭通市镇雄县、大关县开展帮扶工作。
在镇雄县碗厂镇云笋农特产品产业园,特派员了解到竹笋为当地主导产业,生产了清水笋、即食笋、干笋等系列产品,但在竹笋加工环节中,面临保鲜创新技术薄弱,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竹笋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特派员表示,一是将充分发挥加工所科研优势,为镇雄竹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将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产品研发,加强竹笋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解决保鲜、加工废弃物利用等问题,并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三是建议依托特有竹林资源,大力发展以竹为主题的休闲康养旅游服务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图一:竹笋产业服务
在大关县调研时,特派员以帮扶企业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为切入点,与企业代表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并基于前期实验基础开展牛肉新产品中试实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工所与该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点,通过科技支撑、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式开展重点帮扶。目前帮助企业申报的省委组织部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下沉帮扶培养试点——“大关县1000吨/年牛肉产品研发项目”、省科技厅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计划——“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获得立项并开始实施。特派员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加工所将依托“大关县肉牛加工产业农科服务团”,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协助企业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建设人才队伍。希望通过对该企业的对口帮扶带动区域相关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促进牛肉加工产业的良性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形成布局一点、带动一片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实现乡村振兴。
图二:肉牛产业服务
在今后的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中,加工所将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问题为切入口,致力建立发展科技服务支撑体系,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革新、产品升级破解我省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牌”为工作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促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集群不断壮大、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加工所新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及计划财务科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科技帮扶活动。(审核:苏火生)